來源:《Global Rails For The Future Of Money Movement》
編譯:胡韜,ChainCatcher
金錢很少靜止不動,我們移動金錢的方式也同樣如此。
很少有事物像價值在個體間轉移那樣簡單而永恒。古代牧民需要谷物或工具時,他們會用牛羊來交換。中世紀的農民需要一雙鞋時,會帶著一蒲式耳的小麥前往當地村鎮的集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無論出行攜帶笨重物品和牲畜都很不方便,于是大家都開始使用金條和銀條等貴金屬。但很快,人們就意識到這些貴金屬既不實用也不方便,于是金條被熔化成硬幣,硬幣最終被紙幣、借據和鈔票所取代。隨著科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貨幣流通的方式也隨之加速。
如今,美國人只需花費一分錢,就能在幾秒鐘內向秘魯或泰國的朋友發送數字美元。他們無法通過當地銀行或西聯匯款做到這一點。這種無國界、低成本、近乎即時的資金流動,正是通過穩定幣實現的。
穩定幣是在區塊鏈軌道上發行和轉移的數字美元。它們以數字形式提供穩定的交易單位:就像任何擁有電子郵件地址或 WhatsApp 的人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即時溝通一樣,穩定幣使任何擁有互聯網訪問權限的人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轉移資金。

數十萬億美元的資金已經通過穩定幣流動。它們的供應量持續增長,并創下歷史新高。盡管并非新鮮事,但穩定幣的采用速度最近卻出乎意料地加快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穩定幣不僅在增長,而且還在侵蝕傳統的支付網絡。

我們相信穩定幣必然會逐漸滲透到金融服務體系的各個領域,而不僅僅是支付領域,最終顛覆消費銀行、貸款、B2B 結算、工資系統等等。但這一切都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數字美元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
“可以創建工具,讓終端用戶創建具有穩定價值、與外部貨幣或商品掛鉤的貨幣協議層。這樣,這些貨幣的用戶就可以擁有與美元、歐元、黃金、石油等掛鉤的穩定虛擬貨幣?!薄狹astercoin?白皮書(2012)
從根本上講,穩定幣是一種數字資產,其設計目的是維持與其掛鉤的標的資產的價值。最常見的情況是,穩定幣與法定貨幣掛鉤,尤其是美元(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數字美元的原因)。為了維持這種掛鉤和穩定的價值,穩定幣發行人實施了特定的機制,以確保每枚穩定幣都與其標的資產 1:1 掛鉤。最常見的做法是持有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庫券作為儲備,與流通中的穩定幣供應量相匹配。每發行一枚新的穩定幣,用戶都需要向發行人存入美元。這些資金由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和托管機構保管。當穩定幣被贖回時,將從這些儲備中提取等量的資金返還給贖回人,并將相應的穩定幣供應從流通中移除,或“銷毀”。
*補充說明:還有其他穩定幣錨定機制,其中一些以OG領先的穩定幣協議為代表,例如Maker DAO(現為Sky),它構建了一個CDP協議,允許任何人借入DAI。相反,也有一些像Luna/UST這樣的案例,它們遭遇了巨大的失敗,損失了數百億美元。
穩定幣的價值主張絕不是單一的:
全球 24/7 全天候結算:穩定幣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一周中的任何一天進行全球轉移。它們基于區塊鏈技術,旨在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完成結算。相比之下,ACH 或國際電匯等傳統轉賬系統通常需要數天才能清算,并且只能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處理,周末或節假日還可能進一步延遲。
卓越的用戶體驗:穩定幣在速度和成本方面均優于傳統支付系統。在某些區塊鏈上,穩定幣轉賬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而像ACH或電匯這樣的傳統系統則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穩定幣也比傳統支付網絡便宜數倍。穩定幣交易只是數字賬本余額的重新分配。其主要消耗的資源是更新余額所需的算力,以交易費或?Gas 費的形式支付。如今,Gas 費用正在接近于零,因為低成本交易正成為大多數區塊鏈的籌碼。
相比之下,電匯或ACH轉賬涉及多個中介機構——匯款銀行、收款銀行、清算所——的交接,所有這些中介機構都會對轉賬收取相當可觀的傭金。傳統的跨境轉賬平均仍收取6.49%的手續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穩定幣提供近乎即時且低成本的區塊鏈轉賬,但將資金從鏈下轉換為銀行賬戶或現金,或稱為“offramping”,仍然可能涉及傳統費用、外匯價差和延遲。但總體而言,即使加上這最后一步,基于穩定幣的轉賬仍然比當今的傳統網絡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無需許可的全球訪問:穩定幣本質上實現了對美元等穩定貨幣的民主化訪問。任何擁有互聯網連接的人都可以發送、接收和持有穩定幣,無論他們是否擁有銀行賬戶或是否能夠使用金融服務。盡管全球金融包容性不斷提升,但目前仍有超過10億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服務,并且常常被排除在數字經濟之外。與此同時,許多國家仍然面臨惡性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通過實現無需許可的全球美元訪問,穩定幣為這些發展中地區的居民提供了金融生命線。
可編程:由于穩定幣建立在區塊鏈軌道上,它們以基于智能合約的代幣形式存在。簡而言之:它們就是代碼。這種獨特的設計意味著特定的條件和規則(例如結算規則、轉賬限制等)可以直接編程到資產本身中。這種可編程性有助于簡化操作,因為編寫代碼比預測人為錯誤更容易、更可預測。而且,由于加密原生經濟是由開放的、無需許可的協議組成的聯盟,穩定幣可以自然地融入并增強幾乎任何基于公鏈的應用:通過借貸或流動性配置賺取收益、作為借入其他資產的抵押品、作為永續合約交易的保證金、押注于各種稀奇古怪的預測市場等等。
與大多數其他區塊鏈原生創新不同,穩定幣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為市場對它們的需求始終存在。它們的發展歷程很大程度上是由每個階段明確的催化劑催生的有機應用所決定的。
穩定幣最初受到交易員的青睞,他們希望找到一種簡單的方式,在不兌換法幣的情況下,將價值轉入或轉出波動性倉位。2010年代初,除了交易比特幣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用途,而且交易員缺乏一種便捷的方法來在交易之間存放資金。
穩定幣概念的早期提及首次出現在 Mastercoin 白皮書中,并于 2014 年隨著 Realcoin(現稱為 Tether)的推出而投入生產。
USDT 最初通過 Omni Layer 在比特幣上發行,并通過 Bitfinex 等交易所進行交易。USDT 上線后,為加密貨幣交易者帶來了新的實用功能:在資產之間轉移資金,穩定波動性風險敞口,并執行更復雜的交易策略,而無需先兌換成法幣,然后再兌換回加密貨幣。然而,由于其受眾群體較小,其采用率相當有限。
隨著穩定幣的成熟,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了投機市場。在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當地貨幣可能在一夜之間大幅貶值,像美元這樣的穩定貨幣的價值不容小覷。而如今,獲取美元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穩定幣。
一些值得注意的數據點:
2024 年,穩定幣購買量占土耳其 GDP 的 4% 以上。
2024 年,阿根廷在拉美地區穩定幣交易量份額中處于領先地位,該地區 61% 以上的加密交易量都來自穩定幣。
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僅亞太地區通過穩定幣交易的金額就達到 2.36 萬億美元。
2025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SSA) 的鏈上價值增長了2050 億美元,反映出加密貨幣采用率自 2024 年以來同比增長 52%。
因此,穩定幣已成為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數百萬人進行個人儲蓄、支付和匯款的重要工具。
隨著穩定幣在新興市場的普及,它們在鞏固美元全球主導地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盡管在新興經濟體,獲取數字美元的價值不言而喻,但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卻難以理解。大多數美國人都有儲蓄賬戶。他們可以通過Venmo等應用程序即時轉賬。很少有人會因為擔心美元一夜之間貶值(20-30%)而失眠。
美國政策制定者支持穩定幣的最有力理由是地緣政治:鞏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利用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來維持全球金融實力,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石油美元體系。
如今,這個機會就在穩定幣身上。其理念很簡單:美元穩定幣幾乎全部由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支持,每發行一個穩定幣都需要真實的美元儲備。每鑄造一個穩定幣,海外投資者就會選擇持有一美元,從而成為美國政府債務的新需求來源。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目前別無選擇,只能擁抱穩定幣。2024年第四季度,Tether被評為美國國債第七大外國買家,年度流入量超過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家。Tether最新的穩定幣報告證實,Tether持有超過127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使其成為美國政府債務最大的非主權持有者之一。
這種動態正在重塑政策。美國最近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首次為美國穩定幣發行的監管框架奠定了基礎。不出所料,《穩定幣法案》要求美元穩定幣必須完全由[美國資產]支持,此外還要求每月披露儲備金并進行獨立的第三方審計。這有助于強化穩定幣與債務融資之間的某種飛輪效應:每發行一種新的代幣,實際上都會為美國債務創造一個新的買家,因此,采用穩定幣成為維持美元主導地位的有力戰略工具。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公開表示:“我們將保持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并將利用穩定幣來實現這一目標?!?/p>
簡而言之,美元穩定幣正在從單純的加密產品演變為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的關鍵工具,這意味著美國政府非常希望看到美國支持的穩定幣的采用從現在開始繼續增長。
盡管如今的穩定幣軌道規模龐大、應用廣泛,但其設計初衷并非服務于加密原生軌道之外的全球規模支付網絡。具體而言,目前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在三個關鍵領域存在不足:大規模性能、實際用戶體驗以及與法幣軌道的集成基礎設施。
自以太坊的 Layer-1 Gas 戰爭以來,區塊鏈性能和網絡容量的標準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穩定幣轉賬的費用(在 Layer-1 網絡擁堵高峰期可能高達數十美元)已大幅下降并趨于穩定。即便如此,大多數公鏈在可擴展性和正常運行時間方面仍然落后于傳統支付網絡。以太坊及其 Layer-2 的平均每日 TPS 約為 244。Solana 的每日 TPS通常高達 2000-3000,之前的峰值約為 4800(盡管指出投票交易和非投票交易之間的細微差別始終很重要)。然而,全球支付網絡的設計目標是支持數萬 TPS,即使在擁堵高峰期也無法承受停機。
未來有很多有希望的發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從應用程序專用的永續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鏈的興起,到 Firedancer 和 Alpenglow 即將登陸 Solana,再到 Monad 和 MegaEth 有望實現的性能提升,以及 SVM L2 的興起。然而,這些都不是針對穩定幣的。隨著網絡活動和采用率的擴大,這些鏈上的穩定幣轉賬仍然在交易所、永續合約交易以及用戶在這些鏈上可以進行的其他所有操作之間爭奪更多的區塊空間。
盡管鏈上交易結算速度遠快于銀行,但用戶體驗仍然欠佳。波士頓咨詢集團的2025年穩定幣報告指出,“交易費的gas代幣管理”和流動性碎片化是散戶和企業用戶使用穩定幣支付時面臨的關鍵技術障礙。
最明顯、最容易實現的問題是 gas 代幣摩擦:在以太坊上接收 USDC 或在 Solana 上接收 SOL 的人,本質上需要 ETH 或 SOL 才能轉移或使用他們的資金。凈新增用戶的入門培訓仍然不切實際。
流動性是另一個挑戰。目前,穩定幣的供應分散在數百條區塊鏈上,這使得在以太坊之外轉移大量資金或保證立即兌換回法幣變得更加困難。這種分散性也稀釋了網絡效應,迫使用戶和機構不得不尋找各種橋接工具、Gas 代幣和流動性來源,而不是依賴單一、統一的流動性市場。
當今的穩定幣基礎設施也缺乏隱私保護。公鏈默認會公開交易詳情。雖然存在一些隱私保護應用,但用戶必須費力才能找到并使用它們。穩定幣沒有內置的“開關”來啟用隱私交易。這意味著使用穩定幣進行日常支付比使用現金甚至傳統銀行業務要透明得多。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這可能只是感覺侵犯了隱私。而對于企業和金融機構來說,這根本行不通。
鏈上用戶體驗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仍有提升的空間。
當今穩定幣通道面臨的一個被低估的挑戰是缺乏集成的基礎設施,尤其是與法幣通道的集成。向朋友發送 USDT 與在雜貨店消費 USDT 是兩碼事。實際上,當用戶嘗試在區塊鏈通道和本地支付系統之間進行轉賬時,他們仍然會面臨外匯價差、隱藏傭金和合規瓶頸。
所謂“離岸”是指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或其他中介機構,要求用戶創建賬戶(通常需要進行KYC審核)并支付服務費。跨境交易的情況會更加復雜,因為跨境交易通常會引入更多中介機構和外匯價差,進一步侵蝕轉賬金額。
在穩定幣無縫融入法定貨幣軌道之前,它們非常適合在加密貨幣之間轉移價值,但對于主流全球支付來說仍然不切實際。
穩定幣已經跨越了鴻溝。它們不再是加密貨幣市場的利基副產品。它們每年、有時甚至每月的清算量高達數萬億美元,并且已經為新興經濟體的加密貨幣交易、DeFi 和點對點市場提供了動力。
然而,這種采用水平雖然意義重大,但與成為全球金融軌道支柱的標準仍有差距。VisaNet、SWIFT 和 ACH 等結算系統的運行要求要嚴格得多:近乎即時的最終性、可靠性以及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統一合規框架。穩定幣已經處理了大量數據,但它們所運行的區塊鏈從未被設計為在全球范圍內始終如一地滿足這些標準。
一種解決方案是等待通用鏈發展并強化為支付級基礎設施。另一種解決方案是采用專用的穩定幣基礎設施。
幾乎每一個以可靠性、風險管理和性能為首要考慮的行業都是圍繞專門的、專用的基礎設施而建立的。
Visa 和 SWIFT 等全球支付網絡具備安全全球資金轉移的特定功能,并在針對數據完整性、法規遵從性和正常運行時間進行優化的隔離環境中運行。在云計算領域,金融機構和研究中心不使用 AWS 或 Google Cloud,而是仍然依賴于專門構建的用于處理 PB 級物理數據的設置。在金融領域,高頻交易公司將服務器與交易所匹配引擎共置,因為通用基礎設施無法在毫秒必爭的市場中提供所需的延遲或可靠性。相比通用基礎設施,在醫療保健、保險或金融領域,使用特定行業數據進行訓練的法學碩士 (LLM) 始終能夠提供更高的準確性、更低的錯誤率和更強的監管合規性。
在密碼學領域也是如此。對互聯網擴張至關重要的標準——用于安全通信的 RSA、用于瀏覽器身份驗證的 SSL 以及用于數字交易的 ECDSA——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而構建的:保護和驗證在線交易對手之間的數據。
穩定幣現在正處于這個轉折點。
區塊鏈也遵循同樣的邏輯。隨著應用程序的普及和活動規模的擴大,通用鏈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不可預測的 Gas 費用、吞吐量上限、合規性缺口等等,不勝枚舉。因此,應用程序越來越有動力推出自己的鏈。
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趨勢:像 Osmosis、dYdX 以及最近的 Unichain 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像 Immutable 這樣的游戲和 NFT 平臺;像 Pyth 這樣的數據網絡;都采用了某種版本的應用鏈模型。這一論點源自 Cosmos,它認為應用程序應該擁有自主的區塊空間,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優化,同時仍能與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進行互操作。
當一條鏈是專門構建的時,它可以提供確定性的性能和可預測的定價,不受無關區塊空間需求的限制。它可以嵌入針對受監管產品定制的合規例程、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它可以將經濟激勵、治理和價值獲取與其用戶群和社區的需求直接結合起來。
專屬應用的基礎設施使區塊鏈能夠突破千篇一律的環境限制,實現更多定制化、更強大的性能和更佳的用戶體驗。鑒于穩定幣的普及趨勢,我們相信穩定幣需要同樣的專用基礎設施只是時間問題。Plasma 是首批朝著這一愿景邁進的團隊之一。
Plasma 是專為穩定幣流通而構建的全新 Layer1 層。它結合了自定義共識協議、兼容 EVM 的執行層以及專門的智能合約,以支持大規模高性能運行,同時通過原生比特幣橋將狀態根發布到比特幣網絡,從而提供安全保障。
Plasma 的使命很簡單:通過專業的穩定幣基礎設施,改變全球資金流動的方式。正如 TCP/IP 使互聯網成為全球信息中心一樣,Plasma 的目標是賦能穩定幣,使其成為全球支付中心。
Plasma 旨在通過其核心功能解決當今基礎設施的痛點——性能、用戶體驗和集成:
首日流動性:?Plasma 推出原生 USDT 和 20 億美元首日穩定幣流動性。
零費用 USDT 轉賬:通過 Plasma前端直接進行 USDT 轉賬是免費的。Gas 費用由協議內的 Paymasters 合約補貼,使用基于授權的轉賬控制來限制轉賬速率并防止濫用。
自定義 Gas:?Plasma 上的用戶和應用可以使用白名單代幣支付 Gas 費用。Plasma 上線后,將支持使用原生 USDT 和 pBTC 支付 Gas 費用。
專業架構:?Plasma 建立在模塊化架構上,結合了定制的高性能共識協議和與 EVM 兼容的執行環境。
比特幣安全性:?Plasma 通過信任最小化的橋將其狀態根錨定到比特幣,從而實現 BTC-EVM 的直接可編程性。該橋還支持原生 BTC 存款,這些存款可在 Plasma 上轉換為 pBTC。
集成基礎設施:?Plasma 上線時將支持超過 100 個 DeFi 應用,包括 Aave、Ethena、Fluid 和 Euler 等領先協議,以及各種物理點對點現金網絡。此外,Plasma 還將支持廣泛的開發者工具和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涵蓋賬戶抽象、鏈上分析和區塊瀏覽器、互操作性協議、預言機、索引器和 RPC 提供程序。
為了更好地理解?Plasma 實際上如何實現這些功能,值得深入研究其核心架構。
從本質上講,Plasma 是一個比特幣側鏈,它維護自己的共識并向比特幣發布狀態證明。它建立在一個模塊化的多層架構之上,結合了自定義的 BFT 共識協議 (PlasmaBFT)、基于 Reth 且兼容 EVM 的執行環境、信任最小化的比特幣橋以及協議原生的穩定幣智能合約。

Plasma 上的交易始于用戶層,通過支持的前端進行。它通過 RPC 廣播到 Plasma 鏈。之后,它會進行共識,一旦 2/3 的 PlasmaBFT 驗證器驗證成功,用戶的交易就會被執行。然后,Plasma 會定期通過其原生橋將狀態根發布到比特幣網絡。
讓我們更仔細地檢查一下這些核心組件。
共識是鏈上系統的核心。它是一種協調機制,將區塊鏈與銀行和金融科技區分開來:并非由單一權威機構,而是由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節點網絡來驗證傳入的交易。然而,這種設計機制會帶來延遲,尤其是在網絡擴展和添加更多驗證者的情況下,并且對于當今的許多區塊鏈來說,這是以犧牲性能為代價的。
為了克服延遲瓶頸,Plasma 引入了 PlasmaBFT,這是一種旨在支持高吞吐量的自定義共識協議。PlasmaBFT 是 Fast HotStuff 協議的流水線實現,使用 Rust 編寫。最終性是確定性的,可在數秒內實現。
顧名思義,PlasmaBFT 遵循經典的拜占庭容錯 (BFT) 假設。實際上,這意味著只要不超過三分之一的驗證者是惡意的,網絡就能保持安全(這可以反映為 n ≥ 3f + 1,其中 n 為節點總數,f 為拜占庭節點數)。
要參與,驗證者必須質押 XPL 并運行支持的硬件(2 個 CPU 核心、4 GB RAM、基于 SSD 的持久存儲)。然后,驗證者將根據 XPL 質押加權投票流程,被選中在 Plasma 上提議和驗證區塊。
該協議通過雙鏈提交流程最終確定區塊。驗證者對區塊提案進行投票,一旦形成兩個連續的法定人數證明 (QC),該區塊即被最終確定。QC 是聚合的驗證者證明;將它們鏈接在一起可以強制執行單一的規范歷史記錄。
PlasmaBFT 經過優化,可在 Layer-1 上實現高性能。這得益于 Plasma 的流水線技術:當一個區塊正在最終確定時,下一個區塊已經可以提交。因此,只需兩輪即可最終確定區塊。
此設計源自 Fast HotStuff,這是一種現代 BFT 協議,其設計初衷當然是追求速度。HotStuff 引入了基于領導者的結構和 QC 鏈式結構,以減少通信開銷。Fast HotStuff 進一步優化了鏈式提交路徑,從而降低延遲并提高吞吐量。
與 HotStuff 類似,PlasmaBFT 采用基于領導者的輪詢結構,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通信開銷,同時保持容錯能力。領導者提議區塊,驗證者投票,一旦收集到足夠的票數,就會生成一個 QC。如果領導者發生故障或離線,協議將使用聚合 QC 來轉移至新的領導者。
Plasma?計劃分幾個階段擴大驗證者的參與度。初期,首要任務是確保網絡基線穩定性,因此 Plasma 上線時將由一組列入白名單的驗證者來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驗證者數量將不斷增長,以便在更大規模的委員會下進行壓力測試,直至最終階段向公眾開放參與。
虛擬機 (VM) 處理交易、運行智能合約,并在其底層鏈上的所有參與者之間保持狀態同步。虛擬機讀取鏈的當前狀態,執行新的輸入,然后確定性地更新狀態。它確保相同的代碼始終產生相同的結果,并且狀態在所有節點之間同步。
Plasma 采用通用的以太坊虛擬機 (EVM)執行環境。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部署現有的 EVM 智能合約,并使用熟悉的工具和基礎架構。
Plasma 的執行引擎是 Reth,這是一個基于 Rust 的模塊化以太坊客戶端,它將共識與執行分離。這使得更新更加高效,區塊生產和執行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性能和行為的可預測性也更高。
當在 Plasma 上提交交易時,Plasma 的執行環境會通過 EVM 處理它們,確保相關的智能合約運行并且狀態在所有 Plasma 節點上一致更新。
區塊鏈通常僅通過其自身的驗證者集來保障自身安全。這種安全性受限于驗證者池的規模及其背后的經濟權重。對于可能涉及巨額價值的穩定幣而言,僅僅依賴新的或相對較小的驗證者集可能會帶來風險。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Plasma 會定期將其狀態根發布到比特幣。錨定到比特幣提供了額外的結算保障:一旦 Plasma 狀態記錄在比特幣上,更改它將需要重寫比特幣的歷史記錄。這使得審查或回滾變得非常困難,并為 Plasma 提供了比單純依賴其驗證者集更強大的安全基線。
Plasma 通過比特幣原生橋實現這一點。該橋由一個驗證者網絡組成,每個網絡運行完整的比特幣節點來監控存款并驗證狀態錨定。Plasma 的狀態根會定期通過交易(例如 OP_RETURN)提交到比特幣,驗證者網絡會證明這些錨定與 Plasma 的規范鏈匹配。
除了結算之外,該橋還使原生 BTC 能夠流入 Plasma。用戶將 BTC 存入指定地址,驗證者在比特幣網絡上確認交易,然后 Plasma 鑄造 pBTC:一種可替代的 ERC-20 代幣,以 1:1 的比例由 BTC 支撐。提現則遵循相反的流程:用戶在 Plasma 上銷毀 pBTC,驗證者確認后,BTC 便會在基礎鏈上釋放。

這座橋使原生 BTC 可在 Plasma 智能合約中使用。pBTC 以標準 ERC-20 代幣形式發行,基于 LayerZero 的 OFT 標準構建,以實現跨鏈可移植性,同時又不損害比特幣底層本身的可驗證性。用戶在 Plasma 上始終以與存入的 BTC 1:1 的比率接收 pBTC。
為了確保提現安全,Plasma 依賴于多方計算 (MPC)。與單方持有私鑰不同,Plasma 的私鑰由多個驗證者共同生成簽名,沒有任何一個實體能夠單方面釋放資金。
在目前的穩定幣發展軌道上,穩定幣以通用的 ERC-20 代幣形式存在。它們是構建在基礎鏈之上的應用程序。這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然存在摩擦:交易費以單獨的 Gas 代幣支付。每個應用程序或錢包都必須運行和維護自己的自定義支付系統。私人支付不可行。
在 Plasma 上,此功能直接內置于協議中。一組用 Solidity 編寫并集成到執行層的協議內合約,為穩定幣提供了一流的處理。這些合約用 Solidity 編寫,集成到 Plasma 的執行層,并且兼容任何 EVM 錢包或合約系統,包括 EIP-4337 和 EIP-7702 等 AA 標準。
Plasma 即將推出兩個核心模塊。第一個是用于零費用 USDT 轉賬的協議管理支付器 (Protocol-Managed Paymaster)。該合約承擔 USDT 直接轉賬(transfer() 和 transferFrom())的 gas 費用,因此用戶無需 XPL 即可發送穩定幣。該模塊的適用范圍設計得很窄:它僅適用于官方 USDT 轉賬,并且僅適用于直接的點對點轉賬,而不適用于任意的合約調用。為防止濫用,資格通過輕量級身份認證(例如 zkEmail、zkPhone 或驗證碼系統)進行控制,并且使用受速率限制。經濟方面,Plasma 的資金池由基金會管理,該池預先注資 XPL,代表用戶支付 gas 費用。除了通過標準智能賬戶流程路由轉賬之外,開發者無需進行自定義集成,并且該系統同時支持 EOA 和智能合約錢包。Plasma 正在逐步探索諸如為符合條件的 USDT 轉賬預留區塊空間等功能,以確保即使在網絡擁堵的情況下也能實現包容性。
第二個模塊是自定義 Gas 代幣的 ERC-20 支付模塊。該合約允許用戶使用白名單代幣(初始支持 USDT 和 pBTC)支付任何交易,而不僅僅是轉賬。流程很簡單:用戶批準支付模塊使用所選代幣,支付模塊查詢預言機計算出該代幣中有多少相當于所需的 Gas,然后在后臺以 XPL 支付給驗證器,同時從用戶賬戶中扣除等值的 Gas。這消除了對交易或原生代幣余額的需求,簡化了新用戶的入門流程。開發者將從中受益,因為支付模塊在協議層處理,因此他們無需構建或維護自己的費用提取系統。錢包只需顯示批準和錯誤處理,而用戶則可以看到統一直觀的用戶體驗。
通過在協議級別運行這些模塊而不是將它們留給單個應用程序,Plasma 確保了跨應用程序的一致行為,實現了無需外部資金代幣的補貼 gas,并將這些功能直接綁定到區塊生產和執行中。
Plasma 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其原生代幣 XPL,它可以保護網絡安全并補貼 PlasmaBFT 驗證者。

Plasma 上的每筆交易都需要支付基礎費用,并根據需求動態調整費用。這些費用與新發行的代幣一起構成了獎勵池,以維持驗證者的激勵。
Plasma 采用獨特的懲罰機制。它并非懲罰惡意驗證者,而是通過一種新穎的獎勵懲罰?機制來激勵誠實行為。在此模型中,行為不當或未能參與的驗證者將失去其區塊獎勵,但保留其本金。懲罰較輕,但對于機構運營者來說,這降低了參與風險,因為突然的資金損失通常在商業上是不可接受的。重要的是,在少于三分之一的驗證者惡意行為的標準假設下,拜占庭安全性仍然得到保證。
驗證者通過提議區塊、參與共識投票和驗證交易獲得 XPL 獎勵。他們的獎勵來自交易費和代幣發行,這使得驗證者的激勵與網絡活動以及 XPL 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相關。
Plasma 的技術工作圍繞著一個不斷發展、整合的生態系統。Plasma 即將上線,擁有 20 億美元的穩定幣流動性,并集成了超過100 個 DeFi 項目,包括Aave、Ethena、Fluid 和 Euler 等。
Plasma 最近發布了其面向消費者的主要應用程序Plasma One。它是一款原生穩定幣錢包和銀行卡接口,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持有、發送和使用 USDT 的平臺。轉賬無需 gas 費用,余額可直接用于支付,并且上手速度極快,幾分鐘內即可發行虛擬卡。
在集成方面,Plasma 已與幣安 Earn合作,允許用戶直接從網絡訪問收益產品。此外,新興市場的法幣入/出通道和點對點現金網絡的開發工作也在進行中,旨在減少穩定幣和當地貨幣之間對中心化交易所的依賴。
Plasma 還將推出一個廣泛的開發者工具和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涵蓋賬戶抽象、鏈上分析和區塊瀏覽器、互操作性協議、預言機、索引器和 RPC 提供商。
鑒于我們現在對 Plasma 的了解,值得放眼未來,思考一些影響未來發展方向的最重要的催化劑和考慮因素。
Plasma 肩負著雄心勃勃且重要的使命:改變全球資金流動的方式。毫不奇怪,他們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競爭。
首先,通用區塊鏈不會消失。以太坊在穩定幣流動性和網絡效應方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Tron 在 USDT 轉賬和點對點交易量中占據最大份額,而 Solana 也在不斷改進以提高性能。與此同時,像 Monad 和 MegaETH 這樣的新鏈也在高性能和完全 EVM 兼容性方面展開競爭。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類似于 Plasma 的穩定幣專用鏈(或稱“穩定鏈”)的興起。Circle 正在構建Arc,這是一條專為受監管的 USDC 結算而設計的許可鏈。Stripe 正在開發Tempo,專注于將穩定幣嵌入商戶支付。谷歌最近宣布推出 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 (GCUL),這是一款專注于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支付和代幣化的 L1 平臺。與此同時,其他一些公司也憑借差異化的方法和獨特的價值主張脫穎而出。例如,Payy也引入了新銀行穩定幣基礎設施,包括其自主研發的專用鏈,但其核心重點是隱私保護轉賬。
即使在加密貨幣領域之外,非區塊鏈支付渠道也已趨于融合,提供與穩定幣相同的許多關鍵優勢。這意味著 Plasma 不僅要達到加密貨幣的基準,還要達到這些傳統標準,包括性能、速度和覆蓋范圍。
考慮到這一點,哪些重點領域可以幫助 Plasma 團隊?
首先,分銷至關重要。與任何企業一樣,一條鏈若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將其產品交到用戶手中。對于區塊鏈而言,這主要局限于加密原生應用、交易所、互聯鏈和 DeFi 協議。盡管 Plasma 上線時已集成超過 100 個應用,并擁有 20 億美元的流動性,但更艱巨的挑戰在于如何將應用從加密原生應用拓展到零售和企業級加密相關領域。
Plasma計劃支持 100 多個國家/地區、100 多種貨幣和 200 多種支付方式,為強大的初始分銷布局奠定了基礎。然而,從長遠來看,維持現實世界的采用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吸引商家加入、與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合作,以及利用 Tether/Bitfinex 的現有網絡。Tron 的崛起表明了草根分銷的強大力量。問題在于,Plasma 能否留住用戶,并在其加密原生用戶群體之外建立持久的渠道。
流動性是另一個重點關注領域。對于一條專門圍繞穩定幣構建的區塊鏈來說,深度流動性至關重要。Plasma 上線第一天就發行了數十億美元的原生 USDT,使其成為第八大 USDT 區塊鏈。為了確保其能夠持續增長,跨鏈橋、法幣通道和存款流程必須盡可能簡單且無摩擦。
隱私是另一個被低估的功能。保密支付功能已計劃推出,但不會隨 Plasma 主網 Beta 版發布而來。該功能的核心理念是保護敏感的轉賬數據,同時保持可組合性和可審計性。此功能最初將以輕量級的可選模塊形式實現,但 Plasma 未來很可能會將隱私功能嵌入到協議層。
憑借其新穎的架構、生態系統覆蓋范圍和流動性基礎,Plasma 處于有利地位:
錨定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差異化優勢。Plasma 會定期將其狀態根發布到比特幣,從而提供額外的結算保障,而不僅僅是依賴其驗證者集。
此外,構建一個公共的無需許可的鏈可以讓 Plasma 覆蓋更廣泛的受眾,同時能夠強制執行基于身份的轉賬等功能,以實現零費用 USDT 轉賬等特殊體驗。
使用自定義共識協議使 Plasma 能夠支持高吞吐量的快速執行。
憑借超過 100 個 DeFi 集成和價值 20 億美元的 USDT,它從第一天起就成為穩定幣供應量第八大的鏈。
Plasma 提供支持各種穩定幣特定用例和應用程序的軌道。
最直接的應用之一是作為全球支付通道。一位美國工人可以向尼日利亞的親戚匯款 100 美元的 USDT。然后,這位親戚可以直接通過集成商家消費,直接使用加密卡,或通過當地場外交易柜臺和交易所提現。
在尼日利亞、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國家,穩定幣已經成為通脹對沖工具和匯款生命線,Plasma 可以進一步減少摩擦。這些國家的成功取決于與當地錢包、ATM 和支付系統的整合。Tron 經過多年的基層推廣實現了這一點,因此 Plasma 也需要類似的合作伙伴關系,或許可以利用 Tether 現有的網絡。如果執行得當,Plasma 可以作為匯款公司或新型銀行的后端,提供即時美元轉賬服務,而無需它們自行搭建區塊鏈基礎設施。
由于波動性和費用問題,使用加密貨幣支付的情況一直很少見,但 Plasma 上的零手續費 USDT 轉賬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商家可以在銷售點通過二維碼接受穩定幣,從而避免信用卡手續費和退款。
隱私功能將使企業能夠保護收入數據不被競爭對手獲取,同時小額支付也將變得切實可行。平臺可以對每篇文章、流媒體或下載收取幾美分的費用,而不會影響利潤。對于商家而言,關鍵在于用戶友好的工具和合規性。穩定幣支付處理器可能會在 Plasma 上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傳統的服務提供商也可能將其集成到費用高昂或銀行服務匱乏的地區。
穩定幣市場已超越美元,歐元、離岸人民幣以及黃金支持的代幣也已在流通。如果 Plasma 支持多種法定穩定幣,它有望成為鏈上外匯交易的樞紐。
例如,用戶可以在基于 Plasma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上以近乎零成本將 USDT 兌換為 EURT。這使得外匯交易比銀行更便宜、更快捷。想象一下,一家跨國公司將數百萬美元即時兌換成歐元,并在鏈上完成交易結算,從而向歐洲供應商付款。這需要充足的流動性,但零費用和機構需求可能會吸引做市商。
Plasma 與 EVM 的兼容性為專注于穩定幣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金融打開了大門。潛在的應用包括:
穩定幣 DEX 和 AMM?:穩定幣對(USDT/USDC、USDT/EURT)或穩定幣/BTC 對的低成本、高交易量交易。
貨幣市場和借貸:平臺可以讓用戶以 BTC 抵押借出或借入 USDT。
BTC-DeFi 創新:在 Plasma 上鑄造的、無需托管人的比特幣支持的穩定幣。
交易所、金融科技公司甚至銀行等機構都可以使用 Plasma 作為大額轉賬的結算層。由于 Plasma 速度快且零手續費,交易所在 USDT 跨交易所交易時,可能更傾向于使用 Plasma,而非 Tron 或以太坊。
銀行或企業聯盟也可以在 Plasma 上運行私有覆蓋層,以比特幣支持的最終性結算大額銀行間轉賬。對于企業財務部門而言,在子公司之間轉移 5000 萬美元可能只需幾秒鐘,而使用 SWIFT 則需要幾天時間。隱私模塊將允許審計師或監管機構選擇性披露信息。如果像《GENIUS 法案》這樣的美國立法取得進展,受監管機構可能會采用 USDT 和 USDC 等公共穩定幣,而 Plasma 有望滿足這一需求。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加密原生用例值得團隊探索,基于 Plasma 進行構建。零費用 USDT 轉賬可能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案例,值得在 Plasma 上構建自主代理支付基礎設施。Plasma 從第一天起就已投入 20 億美元,可以提供深度穩定幣流動性預測,從而維持有意義的用戶活動。Plasma 還可以作為跨多鏈穩定幣流動性的路由層。
Plasma 主網測試版現已上線。我們期待著見證專用穩定幣基礎設施的蓬勃發展。穩定幣勢必將顛覆全球支付及其他金融服務體系,但它們需要專門構建的軌道才能蓬勃發展。雖然 Plasma 并非唯一一個追逐這顆北極星的項目,但它提供了最有前景的解決方案之一,助您抓住萬億美元級的穩定幣機遇。